媽祖身世與事蹟:
媽祖姓名林默娘,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湄洲嶼人,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九六○) 三月二十三日 。默娘異於常人,在於具有與神明溝通的靈力,除了天生異能外,主要還經由十三歲的『道人傳密』與十六歲的『神授銅符』兩個階段。前者點出默娘學道的開端,後者則是靈力顯化,從此具有異能。
默娘以靈通變化顯神異以就是的時間相當短促,宋太祖雍熙四年(九九七)年僅二十八歲即端坐而逝,羽化成仙。傳聞默娘日日飛昇後,常衣朱衣乘雲遊島嶼間,鄉民相率力祠堂崇祀,尊號曰『通賢靈女』。
媽祖開顯於南宋,而媽祖的神格與感應,本來側重在解救海難與助擒海寇等神蹟,後來面對南方水、旱、疫、飢等自然災害,也祈求媽祖顯靈以來欀除與救助。故帝王對媽祖的褒封,隆恩有加,賜封再三,也以南宋時期最盛。
一個早逝的姑娘能取得人民的信賴,獲得香火的膜拜,即在於其神通廣大的法力,能扶持與保護鄉民,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圖神恩的降臨、幫助其生存環境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媽祖是海上的守護神,與先民的墾殖文化有密切的關係。
漢人祖先渡海來台,漂洋過海的風險與艱辛,十分仰賴媽祖的神恩庇佑。在台定居後,媽祖的德澤庇蔭與靈驗事蹟,使媽祖很自然的成為民間普遍信奉的神明。
首先媽祖是渡台移民的守護神,如〈海上紀略〉謂海神以媽祖最靈,凡海船危難時往往有禱必應,又舉出一些靈驗事蹟為例,謂「洋中風雨晦暝,夜黑如墨時,則以檣端現神燈示祐。當船中出嚼火如燈光,升檣如滅者,舟師謂是媽祖火,去必遭覆敗,無不奇驗。船中例設媽祖棍、凡值大魚、水怪欲近船,則以媽祖棍年連擊船舷,即遁去。」
媽祖護送移民渡台後,移民除了在知恩報恩的心理下立祠膜拜外,也仰賴媽祖顯靈以克服新的生存危機,這時候媽祖主要神蹟有二:助除番害與賜藥治病。據說清咸豐七年(一八五七)台灣南部地方瀉吐流行,患病者不計其數,紛紛祈求媽祖救助,憑神苔指示,以蔭香及鹽米水二一碗煎一碗,兼用聖符化飲,大多痊安,疫癘消除。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三月,嘉義縣大旱,知事羅建祥念切民膜,建民間崇奉聖母甚虔,乃齋戒三日,親身請聖像祈禱,登壇未久而大雨傾盆,紳民歡呼感戴不已,詳經撫部院劉公報上朝廷,榮獲宣宗欽賜御筆『慈雲灑潤』的匾額。
圖片、資料源於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http://www.mwr.org.tw/tw_religion/ritual/mo-god.htm
媽祖事蹟 http://www.tacocity.com.tw/kathy/folk/folk2.html
靜宜大學台灣民俗文化研究所http://web.pu.edu.tw/~folktw/folklore/folklore_c12.htm
媽祖歷代史料傳說:
南宋廖鵬飛於1150年所寫的《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是現存關於媽祖最早的文獻謂:「世傳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嶼人。初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據此,媽祖生前是一個女巫。文中並提到:宣和五年(1123年),「給事中路允迪出使高麗,道東海。值風浪震盪,舳艫相衝者八,而覆溺者七。獨公所乘舟,有女神登檣竿為旋舞狀,俄獲安濟……」船員說這是湄州女神顯靈,於是路允迪返國後上奏朝廷請封,詔賜順濟廟額。
南宋李丑父《靈惠妃廟記》:「妃林氏,生於莆之海上湄洲」。
南宋李俊甫《莆陽比事》「湄洲神女林氏,生而靈異」。
明朝張燮《東西洋考》「天妃世居莆之湄洲嶼,五代閩王林願之第六女,母王氏。妃生於宋元祐八年三月二十三日。始生而變紫,有祥光,異香。幼時通悟秘法,預談休咎無不奇中。雍熙四年二十九日升化。」
明朝嚴從簡《殊域周咨錄》:「按天妃,莆田林氏都巡之季女。幼契玄機,預知禍福。宋元祐間遂有顯應,立祠於州里。」
清朝楊俊《湄州嶼志略》:「湄州在大海中。林氏林女,今號天妃者生於其上。」
清朝《長樂縣誌》:「相傳天后姓林,為莆田都巡簡孚之女,生於五代之末,少而能知人禍福。室處三十載而卒。航海遇風禱之,累著靈驗」。
《莆田九牧林氏族譜》則記載媽祖是晉安郡王林祿的第二十二世孫女。
從南宋到清代,絕大多數史料公認媽祖姓林,生於湄州嶼,自幼有異能。具體生日,雖只見於《東西洋考》,但早被全世界媽祖信徒奉為媽祖生辰,舉行慶典。
學者研究指出,媽祖是從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化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間信仰(千里眼順風耳)。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後逐漸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海神的代表。
資料源於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媽祖
媽祖信仰在台灣:
媽祖信仰是台灣最普遍的民間信仰之一。由於漢人移民多自中國大陸渡海而來,且台灣四面環海,海上活動頻繁,因此媽祖成為台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
無論是大小街莊、山海聚落,還是通都大邑,都可看到媽祖廟。僅台灣一地,就有媽祖廟510座,其中有廟史可考者39座,內建於明代的2座,建於清代37座。
媽祖信仰傳到台灣以後,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特色。甚至有學者認為媽祖已發展出與中國媽祖不同的特性:「『媽祖』在中國福建南方原是『出海媽祖』,只是漁民的守護神。但在台灣的媽祖已成『過海媽祖』,她在歷史上已成離開唐山的移民祈求平安到台灣的過海守護神。台灣媽祖可以說已紮根於這塊土地,成了一部獨立於中國媽祖之外的本土神明。」
u 台灣著名的媽祖廟:
台北市西門町媽祖廟:
台北天后宮,原名新興宮,俗稱「西門町媽祖廟」,主祀天上聖母媽祖,現位於台灣台北市萬華區。
二次大戰結束後,新興宮信眾在西門町成都路西門市場旁,找到奉祀弘法大師(即日本真言宗創始人,傳說中製作日文字母「平假名」的空海大師)的弘法寺作為新廟址,將寄放於龍山寺後殿的神像遷入,並將弘法寺更名為新興宮,後來又改名為台北天后宮。
圖片、資料源於 http://zh.wikipedia.org/zh-tw/西門町媽祖廟
台中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位於台灣台中縣大甲鎮順天路158號,大甲火車站正前方200公尺 處,為台灣媽祖信仰的最重要廟宇。
鎮瀾宮天上聖母的遶境進香活動為台灣宗教界的盛事,除了曾遠赴中國大陸湄洲祖廟謁祖之外,最有名的就是大甲媽南下遶境進香活動為全世界第3大的宗教活動。
每年農曆三月,來自各地的十餘萬信徒組成聲勢浩大的進香隊伍,以鎮瀾宮為出發點,在八天七夜中徒步來回鎮瀾宮與新港奉天宮。祖文化邁向年輕化,廟方更成立「大甲鎮瀾宮e世代青年會」積極拓展媽祖文化,為媽祖服務,發揚媽祖精神,進而為社會大眾服務。
資料、照片源於http://zh.wikipedia.org/zh-tw/鎮瀾宮
雲林北港朝天宮:
位於台灣雲林縣北港鎮,屬於祠廟類二級古蹟。
1694年(清康熙三十三年),佛教臨濟宗第三十四代禪師樹璧自福建湄洲天后宮移駕媽祖神像到台灣,是一尊宋代雕塑的軟身媽祖神像。
日治時代,第一位到北港朝天宮參拜的台灣總督是佐久間左馬太(1914年,大正三年),獻匾「享於克誠」;另一位台灣總督石塚英藏,獻匾「神恩浩蕩」。
資料源於http://zh.wikipedia.org/zh-tw/北港朝天宮
圖片取於奇摩圖片蒐尋
台南土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位於台南市安南區,是土城社區的信仰中心,創建於西元1641年,至今已有將近400年的歷史,廟前左側有兩塊清朝時府城三郊所立的『鹿耳門聖母廟界碑』,訴說媽祖宮繁華興盛的昔日景況。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原廟名為『保安宮』,祀奉天上聖母。
1662年鄭氏治台時期因感念神助,故將廟宇重建,添建兩廂側室,稱文館、武館,並豎旗杆以誌其功德,成為台灣官建第一座廟宇。
在清朝同治年間洪水來襲,造成廟宇毀壞,在現今土城沿海拾獲五府王爺神像,後來在日據時代村民開始發起重建廟宇的活動,便從台南市海安宮和水仙宮迎回寄祀的天上聖母神像,並和五府王爺共祀於廟內,至西元1960年,將廟名改為『正統鹿耳門聖母廟』,1975年由於土城地區發展興盛因此便遷廟重建,於1983年落成。
圖片、資料源於 http://zh.wikipedia.org/zh-tw/西門町媽祖廟
澎湖縣馬公市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位於台灣澎湖縣馬公市,是台灣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廟宇,最遲在1604年前即已立廟。原稱娘娘宮、天妃宮或媽宮,馬公市舊稱即由此而來,現在台語裡「馬公」仍以「媽宮」(Má-keng)稱之。
1919年由於天后宮牆垣傾毀,且遭中法戰爭及甲午戰爭破壞,狀況殘缺。
遂由臺廈郊及士紳富商發起募款重建,買下廟旁店鋪擴大地基,並增加前進和後殿。重修過程中,在地下挖出「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碑,印證1604年沈有容迫使荷蘭人離開的事蹟。這是台灣地區第一座漢人所立之碑。
1922年天后宮改建完成,奠定今日澎湖天后宮建築之基礎。民國72年(1983年)澎湖天后宮經指定為國家一級古蹟。
圖片、資料源於 http://zh.wikipedia.org/wiki/澎湖天后宮
歷代對媽祖的褒封:
從宋徽宗到清咸豐皇帝為止,媽祖受各代皇帝褒封多次,由「夫人」、「妃」、「天妃」、「天后」,直至「天上聖母」。
宋朝
l 宣和五年1123年 宋徽宗賜「順濟廟額」
l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 宋高宗封「靈 惠 夫人」
l 紹興三十年1160年 宋高宗加封「靈 惠昭應 夫人」
l 乾道二年1166年 「靈惠昭 應崇福 夫人」
l 淳熙十二年1184年 宋孝宗封「靈慈昭應崇福善 利 夫人」
l 紹熙三年1192年 宋光宗詔封「靈惠妃」
l 慶元四年1198年 宋寧宗封「慈 惠 夫人」
l 嘉定元年1208年 封「顯衛」
l 嘉定十年1217年 「靈惠助順顯衛英烈妃」
l 嘉熙三年1239年 「靈惠助順嘉應英烈妃」
l 寶祐二年1254年 「靈惠助順嘉應英烈協正妃」
l 寶祐四年1256年 「靈惠協正嘉應慈濟妃」
l 開慶元年1259年 宋理宗封「顯濟妃」
l 景定三年1262年 「靈惠顯濟嘉應善慶妃」
元朝
l 至元十五年1278年 「護國明著靈惠協正善慶顯濟天妃」
l 至元十八年1281年 元世祖封「護國明著天妃」
l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 世祖封「護國顯佑明著天妃」
l 大德三年1299年 元成宗封「輔聖庇民明著天妃」
l 延佑元年1214年 元仁宗加封「護國庇民廣濟明著天妃」
l 天曆二年1329年 元文宗封「護國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
l 至正十四年1354年 「輔國護聖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
明朝
l 洪武五年1372年 明太祖封「昭孝純正孚濟感應聖妃」
l 永樂七年1409年 明成祖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
清朝
l 康熙十九年1680年 清聖祖封 「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
l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
l 乾隆二年1737年 清高宗封 「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天后」
l 嘉慶五年1814年 清仁宗封 「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讚順垂慈篤祐天后」
l 道光十九年1839年 清宣宗封 「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祜安瀾利運澤覃海宇天后」
l 咸豐七年1857年 清文宗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諴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祜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天后之神」
資料源於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媽祖
媽祖傳說躍上大銀幕,感動千萬人:
《海之傳說─媽祖》動畫電影為台灣傳說中的海神—媽祖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本劇在默娘幼年及少女時期多所著墨,許多趣味點就圍繞在她身邊,媽祖娘娘一出生就與眾不同,不哭不鬧(得名默娘)且有特異神力。
本片故事的主軸敘訴由於人類經常到海上捕魚,常將物品廢棄在海中沒有好好的維護大海,使得自然反撲海中發生突變,地殼變動後沉積在海底的穢物讓海中生物突變,甚至連掌管海域的龍王們也無法倖免。
默娘從小就聰明善良,喜歡幫助別人,也很關心漁民的艱辛生活,有幸得到觀音菩薩指引,拜仙道玄通為師學習法術。在上山學藝的途中,默娘遭遇水精千里眼與金精順風耳。
漁船在晚上歸航途中,遇大風浪,迷失在漆黑的海面上。默娘運用法術幫助哥哥掌舵,被不知情的母親打擾,導致哥哥不幸落水身亡。為了幫助父親和其他被圍困在海上的漁船辨別方向,在過程中失去了自己肉身。
失去肉身的默娘元神,仍然在夜晚的岸邊不斷點燃篝火,盡力幫助漁船識別方向,指引他們歸航。默娘使盡了所有法術,煙消雲散。
觀音菩薩超度了默娘的元神,成為人類在海上的保護神—媽祖娘娘。
媽祖的故事,兩岸三地都流傳以久,孝道濟世的博愛精神,廣受民間信仰;媽祖從凡人成為被崇敬的對象,作為海神被祭祀,不僅僅是航海的守護神,也是水災、乾旱、霍亂、盜賊、戰爭和疫病等的保護神,人們也都誠心祈願媽祖保佑。
文化與科技的結合,才是現階段最卓越的搭配方式,動畫片沒有空間的限制、美術的頂點、創意的臨界,亦無國界與語言的限制,更可以用清新與健康的表達出來。
也令常會讓人感到驚嚇的千里眼和順風耳更能以嶄新可愛的Q版形象,創新出現在大眾面前。
資料、圖片源自於 http://tw.movie.yahoo.com/movieinfo_main.html/id=2308
http://tw.myblog.yahoo.com/jw!hk38KD2dHhKMz1NOA950eJKWpQ--/article?mid=822
0 回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