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音三太子蒞校演講與舞蹈示範教學

課程大綱介紹

各位許修本課程的同學,茲將本學期授課大綱簡表放上來給大家參考,讓大家更有方向感,有任何問題,請記得上課時要舉手問,不要害羞,下了課也可以到網站上面來問我喔~~

第一週:課程內容與評量方式介紹
第二週:台灣神淹腳目專題1:台灣人多神信仰文化之形成與發展
第三週:台灣神淹腳目專題2:台灣神祇的種類介紹
第四週:台灣神淹腳目專題3:溫柔的海神---媽祖信仰文化
第五週:台灣神淹腳目專題4:漂流的王船---王爺與瘟神的關係
第六週:台灣音樂思想起1:1895~1945年代的傳統與新變
第七週:台灣音樂思想起2:1946~1980年代的混血與轉型
第八週:台灣音樂思想起3:1981~現在--台語歌的新風貌
第九週:期中考試
第十週:台灣音樂思想起專題演講:簡上仁教授專題演講---台灣民謠音樂文化之特色
第十一週:台灣俗語專題1:青春少年時---戀愛、結婚、娶妻生子
第十二週:台灣俗語專題2:行踏社會路---行業、賺錢、人際關係
第十三週:台灣俗語專題3:美醜沒得比---長相、年紀、命運好壞
第十四週:台灣俗語專題演講:簡榮聰教授專題演講:台灣漢人新年習俗--探索台灣新年歌
第十五週:台灣布袋戲專題:布袋戲的源流與發展--校外參訪:雲林縣霹靂布袋戲攝影棚
第十六週:台灣陣頭文化專題:電音三太子的發展---游忠斌老師演講及示範
第十七週:期末分組報告
第十八週:期末分組報告

請大家記得每週都要上來下載最新講義喔!!



2009-12-14

台灣民俗與文化精粹選輯:燒王船

三百多年居民在這片土地生活,隨著信仰與地文化的不同,也造就了多種不同的生活型態,不同的生活背景,也衍發不同的地方民俗特色出來。像沿海一帶的燒王船習俗、新港的大甲媽祖繞境等等都是極具意義與特色的民俗活動




1.大甲媽祖到新港

  嘉義的民俗活動很多,其中聞名全省的就要算是大甲媽祖到新港交香繞境的活動了,新港,是個媽祖信仰興盛的地方,因為媽祖的神威顯赫,所以吸引著無數的信徒,從全省各地前來參香,祈求媽祖娘娘的庇祐,每年的正月一到就開始進入進香期,人家說三月瘋媽祖,因為三月一到,可以說是進入媽祖進香潮的高峰期,這時候新港街面無時無刻都可以看到進香客的蹤影,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可以說是全省各地的信徒同時湧進新港,新港這個純樸小鎮也因此忙碌了起來,尤其每年大甲媽祖到新港交香遶境的活動,每年的這個時候新港街內可以說是萬人空巷,而新港人不矯揉造作的盛情,也讓所有來到這裡的信徒感動不已,據說大甲媽祖新港交香的歷史,遠從笨港天后宮的年代就開始了,只不過年代已久,又沒有史實記載,根本無從考據,相當可惜,不過在民國77年恢復兩地的交香繞境活動之後,就有參加繞境的老一輩信徒,指出民國17年是兩地最後一次正式交香,後來就因故中斷而轉往北港朝天宮進香了,不過到了民國77年3月8日大甲鎮瀾宮與新港奉天宮再度恢復以往的交香繞境活動,自此之後大甲媽祖到新港繞境活動也正式在新港寫下始頁,每年大甲鎮瀾宮媽祖到新港奉天宮來回共計280公里,行程八天七夜,參加人數多達十萬人的媽祖信徒,這個龐大的進香隊伍以徒步的方式來到新港,齊聚新港奉天宮廣場舉行媽祖祝壽大典,場面浩大,可以說是世界知名的宗教活動之一。



2.燒王船

  一般在王爺信仰興盛的地區或多或少就有燒王船的習俗,王船就是王爺船,是瘟神信仰中重要的一環,為什麼會說燒王船是瘟神信仰中重要的一環呢? 在早期燒王船一般認為是一種送瘟儀式,有著趕走瘟疫的涵義,為民眾帶來平安,所以這種民俗就普遍盛行於王爺廟宇稠密的地區,像嘉義西南沿海也就是東石、布袋一帶,就是如此。 現今全省各地的燒王船習俗,隨著其流域系統的不同,也有不同的風貌呈現,像布袋就是屬於八掌溪流域系統,這一系統大多是依附在不定期的王醮裡來舉行,也就說有建醮的時候才會舉行燒王船。 而東石鄉境內燒王船的濱海村庄,是屬於朴子溪流域系統,他們都是每年定期舉行,像網寮、塭港都是在每年農曆四月中旬或下旬舉行,而型厝、副瀨就在冬季也就是在農曆的十月左右來舉行,以單一村庄為主,最特別的是這裡的王船體型小,而且採扛船方式送王爺呢! 燒王船是一般醮儀或是王爺祭中的壓軸好戲,燒王船的儀式大多從點貨入艙開始,依照王船艙口簿一一點貨上船,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時辰一到王船就啟程,在信徒的護送以及個陣頭的開路下到達目的地,放妥王船之後,民眾所供奉的金紙就陸陸續續放上船,或者堆放在王船的四周,一堆又一堆,因為一般民眾認為火勢越旺,王爺就越高興,庄頭會更發,家家戶戶也更平安,所以每次燒王船的金銀紙錢,就多得好像要把王船淹沒了一樣,時間一到,點火送駕,代天巡狩搭坐著華麗的王船,載著信徒的祈求與祝福航向天祭,在熊熊的大火中,整個燒王船的儀式就此落幕。



3.衝水路:

  在布袋鎮的新塭嘉應廟,每年一到農曆3月27日這一天,新塭嘉應廟的眾善信,就會來到位在台17線旁的王爺堀,來進行一場全省獨一無二的衝水路迎客王的儀式,這個儀式的起源已經很久了,根據傳說每年到了這一天,俗稱客王的代天巡狩,就會順著潮流,來到新塭人心目中最神聖的地方~王爺堀,王爺堀稱為王船碼頭,是新塭人迎王爺以及送王爺一個神聖的地方,據說每年都有13位遊海的代天巡狩跟7位遊山的代天巡狩來到這裡,接受所有的信徒盛情的招待,每年新塭嘉應廟內的尹府王爺以及所有的信徒,也都親自來到這裡來迎接這些遠道而來的貴客,當他們全部到達船碼頭的時候,在溪畔迎接的神轎就會一一衝入王爺堀中迎接,所以人們就稱這項儀式為衝水路,每年到了這一天,新塭嘉應廟的廟埕就熱鬧滾滾,信徒扛著坐著尹府王爺的大輪轎,在廟埕上不停的晃動,在尹府王爺駕臨之後,就由祂來為客王的金身進行開光的儀式,在整個開光儀式當中,也得特別注意不乾淨的人,千萬不能碰觸到神像或神轎、神器,在民俗的觀點上這都是褻瀆神明的行為,在開光儀式進行完成後,神轎、陣頭、信徒就從廟前浩浩蕩蕩的出發了,到達王船碼頭之後,參加的神轎、陣頭就先在岸上暖身,等待這二十位奉有御旨的代天巡狩到達之後,這些神轎、陣頭就一一下水去迎接,場面十分驚險刺激,等待這二十位代天巡狩都被迎接上岸之後,整個衝水路的儀式就算完成,而這20位代天巡狩就隨著迎接的陣頭隊伍,回到新塭嘉應廟內接受眾善信的朝拜。



送王燒王船

送王前一天會有遷船的儀式,王船將會完全呈現在東隆宮的廟埕,圖的背景為東隆宮,王船在右側,船的左側即是船桅、船帆及一些添載物。



東港東隆宮溫府千歲。

送王前的添載,添載即在王船上放置大千歲在行程中所需要的所有物品,添載物種類繁多,舉凡食、衣、住、行、育、樂皆有,且要遵守船艙簿的記載來添載,不可任意增減。



請王令上王船。

燃金送王。

「偃旗息鼓」:在王船開始燒的同時,東隆宮祭典科的人員會廣播要求轎班將涼傘收起來,帽子、腰帶等皆要解下,尤其不可再敲鑼打鼓、大聲喧嘩,其道理在於王船上已載滿數天來遶境時所收服的邪怪,傳說在王船出發後若尚有聲響,則船上已被收服的不祥之物將會循著人跡而還,因此東港本地平安祭典的最後一個步驟:燒王船,是在『偃旗息鼓』之中落幕的。



自古以來,華南地區就是一個高溫多熱、鼠疫、霍亂、傷寒、瘧疾叢生的地方。時常發生瘟疫,面對突來的災害,一向以草木之富的中國人卻束手無策,以為瘟疫的流行就是瘟神疫鬼的作祟。在這種狀況下,尚鬼祁巫就成為治病的唯一方法。但是瘟神總是瘟神,誰也沒有辦法確定神麼時候他會發起脾氣,傳說之中,疫鬼的巢是在海中飄渺的海島。聰明的中國人終於想出一套美麗的神話,熱情款待之後,編造紙船送祂出海,希望祂們回到自己的老巢不再回來。



明朝有這樣記載:『 幸而病癒,又使巫作法,以紙糊船,送之水際,此船以夜出,戶人皆閉戶避之。』



但是,居民非常懼怕王船,傳說王船若不幸靠岸,不僅不能逃避,還得撿拾起並為它 建廟或做醮普渡,否則舉莊遭殃。並且祭祀不可以太寒酸,不然惹祂們生氣。王船飄著的地方,對當地居民而言,當然是一種凶兆,但總有因祭祀而人丁興旺的。慢慢地,王船就退去恐怖的色彩,最後變成一個吉祥的神器。



所以,「燒王船」祭典盛行於台灣西南沿海,一直是台灣地區最著名且最重要的廟會活動之一,它的原始意義是送瘟出海,如今雖已演變成祈安降福的活動,但仍存有濃厚的瘟神色彩,使得「王船祭」至今籠罩著神秘、嚴肅的氣氛。



習俗:



東港王船



建於清乾隆年間的東隆宮,廟宇雄偉,內祀溫府王爺,是東港宗教信仰重地,每三年舉行一次的「王船祭」,聞名全台,每每吸引大批人潮到此觀禮。王船祭醮為期一星期左右,除了有大型廟會活動外,最後一天的燒王船儀式是整個祭典的高潮,是屏東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5090902211

0 回應:

張貼留言